平湖钹子书-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凯发k8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官网下载手机版首页> 乡土文化> 详情
平湖钹子书
2023年11月06日 来源:嘉兴市文化局 | 作者:

        平湖钹子书是流行于嘉兴市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因其使用的主要乐器为钹子而得名。钹子书旧称“说因果”,因观众以农民为主,故又名“农民书”。


        钹子书形成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明末清初,一说在清嘉庆年间。该曲种的产生与当地庙会关系密切。钹子书产生后,主要流传于平湖、嘉善及上海市的原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青浦、金山等县。因语音和地域的差异,钹子书有东乡调和西乡调之分。平湖钹子书属西乡调。20世纪50年代,钹子书在平湖达到鼎盛时期,盛况空前,一度出现“爿爿茶馆钹子响,个个青年喉咙痒。日夜听书不算数,田里做做喊几声”的辉煌。

bo1.jpg

        传统钹子书以说唱为形式,集说、唱、演于一体,并以说表见长。表演形式有坐唱、站唱。表演者穿便服。表演的主要乐器是一钹一筷,辅以一折扇一醒木。其中钹子是一种打击乐器,由两个圆铜片制成,铜片中间凸起,呈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或布片,两片合起来拍打发声。表演时,演唱者左手拿一面钹子,右手拿一根筷子,边敲边唱。敲打钹子的节奏根据演唱内容有快有慢。唱词以七字句为主有吟诵风格,句末有拖音。曲调有长调、慢调、哭调等。表演过程自然轻松,无拘无束。传统的钹子书无伴奏,演唱为单档,表演者为男性。新中国成立后,曲艺工作者对钹子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增加了二胡、月琴、扬琴、笛子等民乐伴奏,发展出双档、三档、群唱、表演唱等表演形式,女性表演者也开始出现。


        平湖钹子书节奏明快、曲调凝练、结构单纯、唱词富有口语色彩。表演场所主要是小集镇书场、农村茶馆,听众主要是农民,因此该曲种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淳厚的乡土气息。


        平湖钹子书自产生以来人才辈出。历代有名的钹子书艺人有徐阿培、陈金波、梁四龙、俞云清、胡士明、郭锦文、徐文珠、戎永鑫、王伟良等,其中徐文珠、郭锦文分别为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平湖钹子书的艺术积累十分深厚,传统书目众多,长篇百余个,短篇四十余个。书目的主题多为褒忠贬奸、惩恶扬善,宣扬传统道德观念。长篇代表作品有传统曲目《杨家将》、《呼家将》、《七侠五义》等,现代曲目《敌后武工队》、《白毛女》等。短篇代表作品有《彭阿培拔翎毛》、《吕太爷上匾》、《平湖畚米山歌》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