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武夷山五夫镇:朱子故里 向“新”而生-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凯发k8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官网下载手机版首页>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详情
传统村落保护|武夷山五夫镇:朱子故里 向“新”而生
2024年01月04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李茜 郭小倩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八百多年前,理学家朱子在五夫镇“琴书五十载”,这里成为了朱子理学的摇篮。


      八百多年后,同一片青山绿水,五夫镇加快建设朱子理学古镇,以打响“寻芳五夫、朝圣朱子”品牌,以打造“活态的文化,活着的古镇”为目标,执文旅融合之妙笔,让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一片片空间重塑新生。


      科学保护 留住古韵乡愁


      五夫镇地处福建省武夷山市,始建于东晋,自古名人辈出,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此居住50年。2010年,五夫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武夷山市唯一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


      五夫镇有30多处朱子理学文化遗迹,而兴贤古街则是五夫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地方。这儿有朱熹讲学立说的兴贤书院,有济灾救荒的朱子社仓,有感受朱子跫音的朱子巷以及刘氏宗祠、连氏节孝坊等10余处古建筑。


      古镇是活着的,文化是活态的。在五夫镇兴贤古街,不仅历史风貌得到了保护,传统生活气息也仍在延续。

wu1.jpg

兴贤书院(张栋华/摄)


      华灯初上,古街夜色凉如水,一排排火红的灯笼,诉诸着古街沉甸甸的古意,点亮了古街的风情与夜色。近年来,五夫镇积极落实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目标要求,开展兴贤古街保护修缮及夜景提升工作,努力打造夜韵五夫美景。沿街居民感慨说道:“原来的古街比较单调,到了晚上也十分冷清。现在大不一样嘞!你看,又在环带沿线上,又有各色各样的店铺在这里开门营业,吸引的游客更多了,瞧那沿街挂着的红灯笼,显得古街更热闹了。”


      “我们建立了辖区内文保单位和文物点‘一保一档’,并启动省级文保单位朱子社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彭氏宗祠修缮工程,对接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团队顺利完成屏山书院遗址考古发掘任务,在保留古街原始风貌的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提升古街夜态旅游,让古街能够在保护中发展。”在五夫镇负责人看来,古街能够得到完好保护,只是留住乡愁的开始,要想让古街焕发新春,就必须合理开发、创新利用,让它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活化业态 农文旅融合发展


      当朱子广场前的稻田里种下五彩水稻,等待秋收时节长成“水稻画”时,几公里外的籍溪小驻已经铺好了民宿床单。


      从早期主打朱子故里的古镇游,到现今遍地开花的农耕体验项目,五夫镇深耕“农”味文章,把乡村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五夫镇积极筹划引进多个文旅项目,创新发展新业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花结果。规划连片莲田“万亩荷塘”,并持续打造油菜花、彩色稻、梅花等景观,形成“春回大地菜花黄,夏日戏水赏荷塘,秋风送爽翻稻浪,冬月梅花阵阵香”的四季花海美景,守护自然生态本底,引流绿色经济。


      在业态提升方面,吸引台湾冰器铺、阿里山烤肉、台湾凤梨酥、半亩方塘、镜智精舍等文化资源运营主体入驻五夫兴贤古街。同时,挖掘自然禀赋和人文特色,每年举办荷花节、朱子文化系列活动等一系列富有特色味、文化味的活动,将文化元素与旅游载体相碰撞,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激发全域旅游内生动力。


      如今,置身于万亩荷塘,荷香萦绕、荷风扑面;漫步田尾村,空气里都是猕猴桃的香甜味道;在兴贤古街,莲子冰棒回味无穷……


      “村里可玩的地方这么多,小朋友都嚷着要多住几天。”来自广东的“资深自驾游客”王先生,细数去过的“网红点”:朱子雕像广场“小火车”、紫阳楼、兴贤书院、朱子文化露营基地……


      产业发展 助力强村富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八百多年前,朱熹在紫阳楼边的咏叹,似乎早已预见今日五夫镇的蜕变。

wu2.jpg

五夫镇新紫阳楼(朱燕涛/摄)


      曾经,游兴贤古街仿佛便可窥见五夫镇千年来的人间烟火。现在,恐怕你要换上一个“广角镜头”,才能记录下真正的五夫。


      走进1200余米长的兴贤古街,青砖黛瓦,宁静古朴,融入五夫文化与新潮理念的诸子窑、熹柳镇等青年创业产业散落其间,让外表古朴的五夫镇,骨子里透着潮流范儿。

wu3.jpg

五夫兴贤古街(丁李青/摄)


      乡村游日渐崛起,也让越来越多的“五夫人”尝到了甜头。


      “离家近,工资稳定,一个月能赚四千多元,农闲时还能赚点外快。”今年43岁的王生林是五夫镇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的员工,说起家门口就业,他十分满足。如今,随着白莲产业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像王大哥这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2022年,五夫镇吸引游客50万人次,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人员有2400余人,袁隆平水稻专家工作站、莲螺鱼种养共生观光示范区等项目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上千个工作岗位,也吸引了一批批“外乡人”来五夫开设民宿、发展文创产业,逐渐成为五夫新乡人。


      “来了一次五夫,便再也忘不了这里。厚重的人文历史,优越自然生态环境都是让我留下的原因。”台湾大学的退休老师赖絮朎,以植物为理念,把位于凤凰巷的老房子改造成天然植物印染工作室——“植物染工坊”。一年来,在五夫开展了近百场的植物印染推广教学体验活动,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


      如今,在五夫镇的古街穿梭,在乡野漫步,在万亩花海躬耕采撷...你可以触摸那古镇的肌理,感受活力的街道,探访层叠的历史,唤醒乡土的记忆、见证五夫的新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