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自治县:苦荞“串”起的富民产业链-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凯发k8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官网下载手机版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威宁自治县:苦荞“串”起的富民产业链
2024年08月2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赵庆能

  处暑时节,秋意起,风微凉。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草海湖畔的万亩荞麦基地繁花落尽,迎来了采收期。

  

  连日来,在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东山村苦荞种植基地,随着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而过,一粒粒颗粒饱满的苦荞被采收、筛选,务工群众开着车紧随其后及时转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从荞麦花开,各地的游客蜂拥而来,到现在的苦荞丰收,荞麦基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荞麦基地管理人员锁才永说,基地带来的经济成效明显,也解决了群众务工问题,大家就近就业,真正实现了公司增收与村民受益“双赢”。

  

  东山村村民朱学成正是享受苦荞产业带来红利的人之一。“基地就在我家附近,在荞麦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中,我都在基地里务工,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朱学成说。

  威宁低纬度、高海拔,温差大、日照足,是最具优势的原生态荞麦产区,这里生产的荞麦无公害、产量高、品质高。2019年,“威宁苦荞”和“威宁甜荞”两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

  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资源,但威宁荞麦产业发展一度陷入“抱着金娃娃讨饭”的怪圈,散、弱、小的荞麦产业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枷锁。

  “威宁哥哥下山来,麻布衣裳水草鞋,帆布口袋倒背起,苦荞粑粑滚出来……”一段顺口溜,透露着威宁曾经的窘迫生活,苦荞粑粑似乎成了当时“苦日子”的象征。

  近年来,威宁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土壤优势,把荞麦作为特色产业从优种培育、种植技术改良上苦下功夫,积极引导群众扩大种植面积,实现标准化发展、规模化种植。目前,全县苦荞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量达到2.6万吨以上。

  做大做强,做精做特是产业发展永葆青春活力的基础。威宁在上游种植发力的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荞制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位于威宁经济开发区的贵州荞老者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苦荞酒生产车间,国家二级酿酒师、公司总经理马斌一边查看荞麦的浸润情况,一边对车间工人进行业务培训。

  “从一粒苦荞到一滴苦荞酒,需要两年时间,这是真正的时光佳酿。”马斌说,为了保障原料品质,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也和部分农户、合作社签订种植协议。

  “今年,公司在环草海周边建立了8000亩的种植基地,依托基地,对荞麦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功。”马斌介绍,荞麦种植、采收带动大量群众就业,荞麦花开引来众多游客打卡,采收的果实成为加工原料,真正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

  “由于产能持续扩大,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异地选址建设食品公司,扩大荞制品开发项目,带动就业,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家’工企业。”贵州荞老者实业集团总经理赵琼说。

  贵州荞老者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只是威宁荞麦加工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威宁境内有30余家加工企业,打造了“茗荞芗”“马摆大山”“蒋凤明”“黔鹤”等品牌商标,开发了荞面条、荞茶、荞饭等20余种产品,其中“威宁荞酥”享誉全国,于2012年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通过了“贵州省着名商标”评审。

  目前,威宁荞麦加工企业年荞麦消耗量近2万吨,年产值达4亿元。产品除了供应省内市场外,还畅销重庆、广东、深圳、浙江、上海等省外市场。

  

  “我们将矢志不渝地坚持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选种育种、产业融合等方式培育健全荞麦产业链条,把荞麦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谈到未来的发展,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力铫信心满满。(作者单位:威宁融媒)


  [编辑:王正]


网站地图